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强化项目支撑,稳定经济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发展质效显著增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7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11.1:34.7:54.2,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0.2个、0.8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5.8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生产基本稳定,总产量38.3万吨,同比下降3.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保持增长态势,达36.7万吨,同比增长2.5%;瓜果总产量0.9万吨,产量微降1.2%。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猪牛羊禽肉产量实现4.1万吨,同比增长5.9%,牛奶、禽蛋产量分别下降1.5%、1.2%。
二、工业经济稳中提质。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超七成行业生产保持正增长。全县27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0.4%。拉动力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电器机械器材制造业,三个重点行业合计拉动全县规上工业增长10.9个百分点,是全县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装备制造业支撑明显。上半年,全县装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32.4%,较一季度加快5.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8.7%,拉动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向好。上半年,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领域增势强劲,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滚动轴承制造、液压动力机械及元件制造分别增长1.6倍、1.7倍、56.8%、46.8%、32.9%。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21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全县新开工项目入库43个,较去年同期多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较去年同期多1个。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提升明显。上半年,全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9%,较1-5月份提高12.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县总投资的47.3%,拉动全县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较1-5月份下降2.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7%,降幅较1-5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从消费地域看,限额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2.9亿元,同比增长15.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亿元,同比增长22.9%,乡村市场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市场7.3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7%;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3.6%,商品零售增速高于餐饮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8%、31.3%、14%、26.2%。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分别增长24%、22.1%和26.5%。
五、“四上”企业入库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县新增“四上”企业57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13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1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家。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部分领域亮点突出,转型升级成效初显。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部分先行指标支撑不足,部分行业和企业发展仍面临困难。下一步,全县上下要聚焦关键问题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落实,推动产业升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