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动员会上的 讲 话

发布时间:2018-11-30

在全面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动员会上的

   

2018年1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研讨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启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改革。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

全省推行的土地利用综合改革,主要是对涉及城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包括县城区、乡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包括耕地和后备资源;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居民点、宅基地及工矿用地(以下简称“三块地”)综合利用进行改革。

“三块地”改革就是通过提升“三块地”的规划、开发、供应、利用方式,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活力,提升土地资产资本价值,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出”“粮食怎么保”的问题。

具体来讲:一是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利用改革。着眼点是强化政府对城镇建设用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地位,通过建立城镇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谋算、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的储备体系,实现城镇土地资源的有序供给和保值增值。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利用改革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土地和资金支撑,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加快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大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城镇和农村协调发展。二是农村耕地利用改革。通过开展土地信托,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强化土地综合整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耕地利用改革可以加速农村人地分离,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增加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三是乡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改革。就是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强规划管控,通过空心村整治、拆旧复垦、统一入市等方式进行挖潜激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改革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块地”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推进,灵活运用行政、市场、经济、科技“四种手段”,打通土地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渠道,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有序利用、农村耕地数质并升、乡村建设用地生态宜居,使“三块地”空间布局均衡、内部结构合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刻领会“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的意义

从上级的政策要求来看,开展“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政治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看,开展“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是服务保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行动;从工作的现实需要来看,开展“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是解决土地资源保障诸多难题的现实需要;从外地工作实践来看,开展“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可以使政府、村组集体和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总的来讲,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作支撑,通过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有关政策,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提高保障能力。开展“三块地”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大扶贫的现实需要。既可有效解决农村病残老弱农户生产生活保障,又能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同时,还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党建引领、有效治理。

二、牢固树立开展“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上级的要求,县国土局组织专业队,对全县“三块地”改革的基础和潜力进行了认真调研和测算,我县全面推进“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潜力巨大。

从资产价值来算,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这一块:2030年,我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人。其中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用地为18.15平方公里(约27230亩),占城市总建设用地面积的36%,减去建成区商业用地面积8.65平方公里,可新增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用地约9.5平方公里(约14250亩),加上建成区的现有闲置低效用地面积约300亩、旧城改造土地面积约800亩,合计可开发的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用地约15350亩。经初步核算,到2030年,完成上述15350亩土地的开发利用目标,可实现土地纯收益约118.4亿元,平均到每年土地纯收益可达9亿元。

乡镇规划区建设用地这一块:根据各乡镇总规规划测算,到2030年,全县14个乡镇(二郎庙在城区)新增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贸易市场用地合计14168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按新增面积的20%计算,潜力为2834亩,两项合计17002亩。征地及报批费用每亩成本按15万元、亩均纯收益按20万元计算,14168亩新增用地实现纯收益28.336亿元;存量建设用地亩均纯收益按5万元计算,2834亩存量建设用地实现纯收益1.4亿元,两项合计实现纯收益29.736亿元,平均到每个乡镇每年实现纯收益1600万元。

农村耕地这一块:一是现有耕地。我县目前有190万亩,其中已实施涉农项目78万亩,剩余112万亩还有整治潜力。按整理后增加1%耕地计算,可增加耕地1.12万亩。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每亩收益10万元价格计算,全县新增耕地效益在11.2亿元。按每年完成10万亩耕地整治项目,到2030年,每年可新增耕地860亩、实现收益0.86亿元。二是宜耕后备资源。根据2015年我县宜耕后备资源普查统计,还剩余5.25万亩宜耕后备资源,按照80%的新增耕地率,可新增耕地4.1万亩。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每亩8万元纯收益计算,全县的宜耕后备资源总纯收益也在32.8亿元左右。

乡村建设用地这一块: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逐渐推开,根据全省城镇发展规划,到2030年,以自然村为单元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不复存在,将有一半的自然村被撤并。目前,我县居民点3217个,面积27.2万亩,人均面积248平方米。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到2030年,全县农村将有25万人口进城入镇,进城农民将会腾退出9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同时,国家规定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为150平方米,留在农村的居民又可压缩和腾退出7.5万亩农村建设用地,二者合计16.5万亩。按复耕每亩投入10万元、纯收益5万元计算,全部复耕投入约165亿元、纯收益约82.5亿元。年均纯收益约6.3亿元。

三、全力推进“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

根据工作实际,推进“三块地”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关于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管理利用方式改革

一是构建大储备土地工作格局。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离”的原则,组建土地储备局和土地开发中心,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机构设置和工作性质,进一步增强土地储备机构的统筹组织能力,加强土地储备监测、管理与调控。二是扩大土地收储范围和储备功能。凡属于土地收储范围内的土地全部进入土地储备体系,坚持“五统一”( 统一规划、统一谋算、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高效的土地收储运作机制。探索建立和形成土地储备机构在土地二级市场中,尤其在拟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范围的土地,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制度和机制,推动政府合理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探索临时利用储备土地的新形式、新途径,将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定位公共服务,在储备期内用于临时停车场、临时绿化等公建临时用地,有效发挥储备土地的功能。三是扩大收储资金来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提取机制,保障土地储备资金需求。四是加强全县土地收储统筹。由土地储备机构代表县政府全权管理和监督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的组织协调和决策,由县财政负责筹措土地收储资金、县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负责对拟收储地块的收购储备。五是组织开展土地资源大排查活动。查清县城、乡镇等城镇规划区内每宗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台帐,掌握土地资源家底。同时,要编制规划和计划,加大对存量闲置、低效土地的收储力度,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六是抓好前期开发,实行“熟地”出让,提升土地价值,培育地产市场。按照“先完善环境再整体开发,先统一整理再有序供应”的原则,土地储备机构统筹实施对储备土地的一级开发。对储备土地实施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市场投放产权清晰、配套完善的“熟地”。积极推进城镇区片综合开发,推动产城融合,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二)关于农村耕地管理利用方式改革

第一,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一是成立政府主导的土地信托公司。积极引入资本合作单位,由国土部门与资本合作单位联合组建土地信托公司,筹划实施土地集中流转及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实施土地集中流转。以土地信托公司为平台,投资流转试点区域农村土地经营权。三是厘清利益关系。在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的过程中,算好“三本账”(集体经济组织土地面积账、集体与农户收益账、土地信托公司与当地乡镇总体账),以签订合同、乡镇农业服务部门鉴证、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人备案等形式界定各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厘清利益关系。四是加强风险防控。完善农村耕地流转监管办法、权益保护、风险防范等制度,规范农村耕地流转市场运行,有效管控和防止土地规模经营风险的隐患。

第二,扎实推进土地整治。由土地信托公司投资,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含各类农田水利项目),提升地力,改良土壤,提高等级。以方田为主,打破村组界限,乡镇全域统筹配套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生产格局。通过提升地力等级,完善农业生产附属设施,满足经营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大方田”的市场竞争力,让土地资源“资本化”,产生溢出效应,释放土地资源潜力。

第三,实施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把整理后的土地流转信息在土地信托公司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上发布,择优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乡镇农业产业做高标准总体规划,着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加强监管,对种植结构进行监督把关,避免非粮化,严禁非农化。

(三)关于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利用方式改革

一是强化规划管控,制定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在摸清底数,明确迁并村庄范围的基础上,划定多规合一的村级规划,制定村级建设用地发展边界。禁止不符合规划新改、扩建住宅,对已划定的灭失村庄不再投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合村建、国土职能,合署办公,强化执法能力,严格执行规划。

二是量化目标考核,实施鼓励政策。研究出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提高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根据县内建设用地报批需求、易地交易市场供需情况和各乡镇闲置建设用地潜力等情况,县政府逐年对乡镇政府下达年度拆旧复耕任务,并纳入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目标考核。拆旧指标经市国土资源局验收下文确认后由县政府对乡镇政府收储,收储指标的补偿费用随着拆旧复耕成本的变化适时调整。乡镇政府也要按照与施工方之间合同约定的价格,及时兑付给实施拆旧复耕的企业和个人,不得拖欠、截留补助费用。拆旧指标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纳入财政审计,发现违规现象严肃处理。

四、确保“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一)统一认识。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三块地”改革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改革时不我待、落实争在朝夕的责任感,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推动各项改革任务深入落实。

(二)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三块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将“三块地”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改革试点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扎实、推进有序,确保通过改革试点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方法。

(三)科学实施。各乡镇要按照“三块地”利用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快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行动方案,确定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节点任务。要对本辖区内土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底,选取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模式,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逐步推开。

(四)加压推进。县政府将“三块地”改革试点开展情况纳入督查台账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组织好工作实施的同时,要全程跟踪,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

(五)宣传造势。县宣传媒体要统筹用好各类宣传平台和宣传手段,全面开展宣传报道,让社会各界了解改革、熟悉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为全面深化“三块地”改革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风劲潮涌,正可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勇攀高峰。全县上下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面推进“三块地”改革,为加快建设富强方城、和谐方城、美丽方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方城县宣传网络管理中心 地址:方城县凤瑞路266号 站点地图

网站标识码:4113220001 备案号:豫ICP备2021023589号-1 豫公网安备 41132202000006号

邮编:473200   举报电话: 0377-67266959      举报邮箱:fcxgo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