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公共文化服务
三贤山景区简介
来源:时间:2025-03-10
分享:

三贤山简介

三贤山,古称广武山,因山为三尖形,所以也叫三尖山。它西起馒头山,东连扁山,北挨风凰山,南延双牛岭,诸山相连相顾,形态各异。有的如层层海涛,有的如长藤结瓜,有的如群雁奋飞,有的如长龙摆尾,有的如金牛相抵,煞是好看。

三贤山位于方城县广阳镇北边,位于广阳镇北5公里许。海拔553米。一道道连绵起伏的伏牛山峦中,有一座山像是一位巨人面南靠北端坐着。它的主峰由三个山峰组成,中间的最高,就像是一个人头,左右峰犹如两个肩膀。

三贤山是道教名山,主要建筑有:圣宫圣母殿、祖师殿、关公殿、玉皇殿、云端姆殿等三十余间。现移址建观于山西脚下石坪。山上建筑亦渐次恢复,游人甚多。

中州道教圣地一一三贤山。三贤山金顶作为道教圣地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三贤山的由来

相传,王莽帝皇三年,刘縯刘秀兄弟起兵南阳,相应绿林、赤眉,兵败后莽军追击,仓皇间逃至三尖山。经魏伯阳、燕子岭、闫子奇三位道人相助,方得脱险。后光武帝登基,封三人为“三贤人”,赐该山为三贤山,并重修道观,建庙宇,每年三月三起庙会三天,以其收禄供养三贤修炼终身,自此,三贤山道观便晓喻天下。

乾隆临山览胜

清朝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时,往返皆莅临三贤山,临山览胜,触景生情,欣然为其题对:“出南顶越万峰唯悦此山,还西淮居三贤独乐天下”,横批是“伏牛圣观”。对联抒发了一代帝王对三贤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拨重金修葺三贤山道观,且刻联树碑立于观前。使三贤山道观达到鼎盛时期。历史上主建筑有:五极天尊殿、圣宫圣母殿、祖师殿等,总建筑三十余间。这些道观建筑群,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拆毁。

三贤山益母膏

1992年道人杨清在三贤山原观遗址处重建起一座庙观。现有建筑80余间,神像70余尊。

三贤山道观长期舍药布施、修桥铺路、参与慈善、济世救人。该山道人熬制的"益母膏"为补血养气之神品,遐迩闻名。

二十四代传人李泰丞道长亦广结海内外善缘,引入资金为当地修建希望小学二十多所,受到当地政府与群众的肯定。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放时间:全年全天开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