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二十大
加快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七论贯彻落实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时间:2025-02-11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健全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提升气象治理能力是我们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具体措施。

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工作主线,聚焦高质效促治理,加快构建气象行政管理和气象服务保障相辅相成的气象治理体系,全面履行主管机构职责,强化法治建设、标准制定和政策保障,气象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备;大力推进行业统筹协调发展,试点示范全面开花,加强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完善气象服务市场监管制度,引领培育市场、规范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好发展环境;深度参与全球气象治理,持续擦亮气象早期预警中国品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实践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标气象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对国际治理体系重塑的新挑战,实现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这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要强基筑根、培元固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牢牢把握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的定位,把双重领导和垂直管理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势能;要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切实把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气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涉及气象的新型研发机构、生产行业,以及对气象服务需求旺盛的新业态日益增多,必须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气象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这需要注重系统集成。要坚持系统观念,以全局、整体的眼光认识和把握气象治理的范围和模式,持续加强气象治理体系顶层设计;要坚持系统谋划、体系推进不同层级立法,推动形成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自主立法和融合立法相结合、综合立法和专门立法相衔接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要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气象治理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享共治的气象行业统筹发展领导协调和规划布局机制;要具有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为“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提供制度和规则支撑,积极参与并引导全球气象治理。除了在全局上谋势以外,还要在关键处落子。坚持统筹国省市县力量,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切实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工作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以点及面、渐次推进。

这需要狠抓落实。要加强主动互动联动,运用好“9119”工作法,通过高质量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要围绕保障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增加法律制度供给,聚焦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气象数据等新兴领域立法,继续推进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能源气象等新质生产力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不断提高气象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创新执行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尤其是在涉外气象探测、互联网气象信息服务监管等方面,增强气象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提升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信息化促规范化,以数字化改革推动防雷安全监管效能提升,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我们要深刻把握“破”与“立”,认清“时”与“势”,突出“稳”与“进”,强化“呼”与“应”,坚持“谋”与“干”,加快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责任编辑:张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