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发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决定举办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与宗旨
大赛主题为“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以诠释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弘扬中国精神为目标,旨在提升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激发对中华经典的热爱,深化全民阅读,传承弘扬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廉洁文化等中华优秀文化,助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二、参赛对象与组别
参赛对象为全县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大赛设小学生组、中学生组、中职学校学生组、教师组、社会人员组(学生或教师的家庭成员参与组队),共5个组别。参赛作品以视频形式上报参加专家评审。
每组可个人参赛,也可2人(含)以上组成团队参赛,团队参赛人数不超过20人。团队参赛过程中人员不得替换、增加。除社会人员组外,其他组别不得跨组参赛。社会人员组至少有1名社会人员。
三、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我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有社会影响力和典范价值的,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的经典诗词、文章和优秀图书内容节选。当代作品应已正式出版或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公开发布或发表。诵读文本主体前后可根据需要增加总计不超过200字的过渡语(计入总时长)。改编、网络以及自创文本不在征集之列。
(二)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要求为2024年新创作录制的视频,高清1920*1080横屏拍摄,格式为 MP4,长度为3—6 分钟,大小不超过700MB,图像、声音清晰,不抖动、无噪音。视频作品必须同期录音,不得后期配音。
根据赛事要求,推荐作品视频不得出现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的名字、学校或所在单位等信息。若作品视频中出现以上信息将失去参赛资格。
视频文字建议使用方正字库字体或其他有版权的字体,视频中不得使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肖像,不得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视频和音频,不得出现与诵读大赛无关的条幅、角标等。
(三)其他要求
作品可借助音乐、服装等手段融合展现诵读内容。
每人最多可参与个人或团队诵读作品1个。每个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同一作品的参赛者不得同时署名该作品的指导教师。多个作品获得一等奖的同一指导老师不重复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提交作品时须正确、规范填写参赛者姓名、作品名称、所在学校等信息。作品上报后,相关信息不得更改。
四、推荐名额及要求
(一)推荐名额
1.各小学须推荐小学生组、教师组、社会组(30个班以上学校须推荐,其他学校自愿推荐)各1个作品。
2.各初中须推荐中学生组、教师组各1个作品。社会组作品自愿推荐。
3.中职学校须推荐中职学生组、教师组各2个作品。社会组作品自愿推荐。
(二)推荐的相关要求
1.各单位要汇总推荐作品,并组织参赛者及时登录中华经典诵写讲官网(https://jdsxj.eduyun .cn)参加语言文字知识及诵读常识测评,测评可多次进行,系统确定最高分为最终成绩(测评成绩不计入复赛),60 分以上为测评合格,合格者方可获得参赛和推荐资格。
2.推荐时间:截至2024年5月29日。
3.推报材料要求
(1)参赛作品以“组别+单位+作品名”形式命名。
(2)《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作品汇总表》报EXCEL版和盖章后PDF版。
(3)参赛作品和汇总表(包括PDF版)请通过U盘方式报送。
4.各学校须重视该项工作,结合学校全民阅读活动安排和青少年读书行动等工作部署,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周密组织、精心安排,保障大赛高质量开展。未能按通知规定参加该项赛事的学校将予以通报。
五、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一、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大赛将从获奖作品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滨州市及省级相关赛事。
联系电话:0377-67215123
附件: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推荐作品汇总表
2024年5月14日
附件
2024年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推荐作品汇总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推荐单位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
序号 | 组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 | 参赛者学校/ 单位 | 参赛者手机号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单位 | 备注 |
1.序号:每个组别单独排序。
2.作品名称:准确填写作品名称。
3.参赛者姓名/参赛单位名及人员姓名:以个人名义参赛的填写个人姓名 以多人参赛但不以集体名义的,最多填写20人姓名,其余用“等*人”表示,例:赵某、钱某、孙某、李某……等30人;以集体名义参赛的,填写单位名称,以公章为准,人员姓名列在单位名称后,最多填写20人,例:第一中学(赵某、钱某、孙某、李某……)。姓名填报后无法更改。
4.参赛者学校/单位:以公章为准填写学校/单位名称。请勿填写公章以外的团体名称。
5.参赛者手机号:一个作品对应一个手机号码。
6.指导教师:每个作品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准确填写指导教师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