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示公告
方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方城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时间:2024-08-31
分享:

方政202416

 

方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方城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统一编号:FCZF-4113222024017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人民政府各部门:

《方城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4731   


方城县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抢抓政策机遇,释放政策红利,推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助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重点领域设备水平,畅通消费品更新换代渠道,扩大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B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金属产能力争达到4.2万吨。

二、实施重大工程

(一)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1.加快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聚焦超硬材料、轴承装备制造、医药制造、建材、电力、机械、轻工纺织等重点领域,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全面摸排设备更新需求,分行业确定设备更新重点,统筹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试验检测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应用先进适用设备,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委、开发区管委会、应急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2.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紧盯“一转带三化”助力新型工业化。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基础能力提升、5G融合应用,支持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持续提高能效先进设备的应用比例。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链接,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县工信局牵头,县发改委、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工程

聚焦有色、建材等重点行业,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和现行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聚焦锅炉、电机、电力变压器、换热器、制冷、照明、风机、水泵、空压机等主要用能设备,推动企业开展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鼓励更新改造后达到能效节能水平(能效2级),并力争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2024至2027年,按时序完成市定节能降碳改造任务。加强能效标杆引领,工业新建(扩建)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项目和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达到能效先进水平(能效1级)。加快推进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灵活性调节资源建设。(县发改委牵头,县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工

1.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以供水、供气、排水与污水处理、环卫、照明、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实施供水、供气、排水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推进自来水厂及加压调储、智能计量、深度处理等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燃气场站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加装燃气泄漏感知设备,支持配置智能巡检设备。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开展污水处理厂提升、曝气搅拌、污泥处理、电气及自动化、监测、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推动排水防涝及应急抢险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垃圾焚烧厂、厨余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环卫车辆和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可回收物分拣设备更新鼓励购置新能源车辆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加快更新各类老化窨井盖,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加装和更新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改造。(县住建局、城管局牵头,县发改委、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建筑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和公共建筑电梯。结合城市更新、“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制冷装置等为重点,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支持引导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区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消防设施、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停车场(库)、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设施等配套设施。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绿色建材下乡。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升级改造、加装采暖设备等,支持采用装配化装修模式。(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工信局、机关事务中心配合)

3.推进住房以旧换新。鼓励房企和中介一对一、一对多直接合作,探索形成多元化方式,以扩大交换规模。鼓励国有平台利用融资杠杆积极参与收购存量商品房、二手房,并优先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不断加快二手房交易业务标准化、便利化、智能化建设,最大程度便利纳税人。取消二手房上市交易的年限限制,更好更快满足群众“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以远换近、以一换多”等多元化住房需求。(县住建局牵头,县财政局、自然资源局、金融服务中心、金融监管局、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交通运输设备绿色转型工程

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绿色替代,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环境卫生、邮政快递、城市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除应急车辆外,全县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城市建成区的渣土运输车、水泥罐车、物流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网约出租车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车;重型载货车辆、工程车辆绿色替代率达到50%以上。促进一般公务用车绿色更新,对全县使用8年以上且车辆状况较差的老旧一般公务用车,分批次统一实施更新淘汰,积极采购新能源汽车。持续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老旧小”营运类柴油货车,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车辆应用范围。(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城管局、公安局、机关事务中心、邮政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工程

按照国家和省、市政策推进耗能高、污染重、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淘汰,加快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实施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推进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农机化技术装备普及应用。推广无人驾驶机械、农业机器人及智慧农业相关装备。加快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加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农作物收获、粮食烘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绿色高效农机装备推广力度。根据农作物生产特点和种植地区条件,示范应用一批适应性强、易入田、易作业、可靠性好的小型轻简农机装备。实施“互联网+农机作业”,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强化农机作业智能监测终端扩展应用,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教育体育设备更新工程

1.配齐配足教学仪器设备。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推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城校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院校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实训设备和信息化设施,提高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分专业配齐配足教学仪器设备,促进办学条件提质达标。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产教融合设备配置对标先进、适当超前。支持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城校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院校配置感知交互、虚拟仿真等装备,建设学科、专业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提升通用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支持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仪器更新。支持学校网络设备、智能化场景应用、消防设施设备、课桌、计算机等设备更新。支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建设智能化体育设施、更新公共体育器材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县教体局牵头,县人社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科研设备更新。鼓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方城校区)、中等职业学校等院校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科研需求配置相应仪器设施。优化科研条件和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引育、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之间的匹配度。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等智慧设施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县教体局牵头,县科技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医疗设备更新工程

1.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设备更新升级拓宽医用设备更新投入方式,激发医用设备更新动力。根据县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技术水平和群众健康需求,淘汰更新已达使用年限、功能不全、性能落后、影响安全的医疗装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和诊疗服务水平对照《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要求,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百千万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全科、中医等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机构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强化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迭代更新超过使用年限的执法、应急和检查检验车辆,按规定配置足量移动执法、实时监测、检查检验等设备。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器类、终端类、网络设备类、安全设备类等信息化设施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医院数据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和数据安全、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水平。升级卫生健康业务专网按照省、市要求,逐步实现以电子政务外网为骨干,整合卫生专网资源,联通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全县健康医疗数据交互、业务协同“一张网”,支撑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业务开展。建强“健康大脑”加强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等平台基础建设,优化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提高全域便民惠民、业务协同、行业治理、政务服务等能力。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建设,深化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应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医院建设升级两个医疗集团总医院数据中心,提高信息处理、数据存储和计算效能。深化新兴信息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医院信息系统,强化数字化医疗、服务、管理、安全能力。升级预约、缴费、查询、取药、医院管理等信息化设备设施,开展信息系统老化更新改造,提高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医共体建设整合县域医共体内信息化设施资源,迭代升级数据中心,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协同。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延伸覆盖村卫生站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含中医)。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求,升级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推进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安全等设备和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等软件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确保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县卫健委牵头,县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医院病房改造提升。改造医疗机构病房空间。聚焦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统筹推进空间改善、厕所革命和安全保障方面的改造提升。鼓励医院加强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有序推动4人间及以上病房改造为2—3人间,适当提高单人间比例,合理增设独立卫生间和公共卫生间,提升群众满意度。优化医疗机构病房环境更新升级病房空气净化、照明、防噪、家居等设施,保护病人隐私,为病人治疗康复营造舒适环境。推进医院公共空间和病房的无障碍、适老化改造,配置必要助残助老设备,方便孕妇、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看病就医。加强儿童友好设施建设,为儿童就医、家属陪护创造良好环境。改善病房医务人员值班室、护士站等工作条件,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升级改造现有病房卫生间,配置洁具、消毒设施、改善通风设施,配备更新语音求助设备或紧急呼叫系统,配套建设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增设排水排气管路,阻断气溶胶传播设施。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医疗机构建筑改造规范化管理。全面检修、改造升级医疗机构供水、供电、消防、老旧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系统,提升水、电、气、污水、污物处理能力。(县卫健委牵头,县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文旅设备更新工程

推进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设备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和特种设备检测标准,推进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化馆、旅游演艺场所、博物馆、重点游乐园(场)等文化旅游场所运营设备更新。对接近使用年限、达到强制报废年限或安全性能下降的观景、住宿、游乐、演艺、智能及其他类文旅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推进文旅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的场景开发和推广应用。支持4K/8K超高清、AI大模型、智慧广电、虚拟技术等装备替代更新,推动音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文广旅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融媒体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消费品以旧换新工程

1.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专项活动,按国家统一标准给予定额补贴。组织各类汽车展销会,引导鼓励汽车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和车辆安全环保检验标准,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的燃气货车和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推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客车和汽油车。县商务局牵头,县公安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服务企业、回收企业,全链条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价格优惠。深入实施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继续筛选一批实力强、模式新、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进一步扩大规范售后服务覆盖范围。组织家电售后服务企业与回收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为消费者做好回收估值、及时清运等综合服务。引导家电售后服务企业提供在线下单、预约上门、配件自选等个性化服务。(县商务局牵头,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家装厨卫“焕新”。以扩大存量房装修改造为切入点,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等多种方式,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促进居住社区品质提升。结合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培育居家适老化改造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优化线上线下二手家居交易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家具、厨卫等消费品上门“送新”、返程“收旧”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开展家居焕新季、家装消费节、家居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推动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鼓励家装企业推出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套餐,丰富居民消费选择。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升级,引导企业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家装产品,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费,激发消费者家装换新需求。(县商务局牵头,县住建局、民政配合)

(十)资源再生利用链条建设工程

1.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围绕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综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推动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点融合,构建社区回收点、街道中转站、县区分拣中心三级回收网络,加快推动生活垃圾清运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着力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创建一批绿色分拣示范中心。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将废旧家电等回收网点纳入便民地图、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公共机构办公设备回收渠道,创新废旧产品设备回收模式,加快推广“换新—回收”“互联网+回收”等新模式。(县商务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国资中心、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培育二手商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推动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发展。鼓励电器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家具、书籍等零售企业利用现有销售网络规范开展闲置物品交易,改造提升现有旧货市场,建设集中规范的“跳蚤市场”,推广“互联网+二手”模式。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促进便利交易,扩大二手车出口,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临时出口许可。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企业建立健全平台内经销企业、用户的评价机制,加强信用记录、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推行诚信放心、异地交易等便利化措施(县商务局牵头,县公安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废旧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结合静脉产业园提质升级,完善提升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鼓励对具备条件的废旧生产设备实施再制造,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高端装备再制造业务,再制造产品设备质量特性和安全环保性能应不低于原型新品。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促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引导低效产能逐步退出。支持建设再生金属、退役动力电池、再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项目。积极有序发展以废弃油脂、非粮生物质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县发改委牵头,县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突出标准牵引。落实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国家标准,推广应用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制造等绿色设计标准。加快建设标准方城,支持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链,实施标准化强链工程,培育和发展企业联合标准,鼓励制定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大力普及家电安全使用年限、环保和节能节水知识,引导消费者增强安全、环保、可持续的消费和回收理念。(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改委、教体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方城分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商务局、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供给支撑。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引导装备制造业加快提质升级,在超硬材料、钢球滚子、微型轴承、智能车床等领域培育一批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品牌、产业集群品牌。依托市场规模优势,发挥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强化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园区招商等,加快高位嫁接,延链中高端,形成“新制造”。(县工信局牵头,县商务局、招商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循环利用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等资金支持范围。落实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机制,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资金等,支持家电等领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实施老旧营运车辆更新补贴政策,支持老旧柴油货车等更新。争取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用好用足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统筹中央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再生资源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力度。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落实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及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精准对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好相关政策辅导,提供精细服务。(县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金融支持。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作用,强化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鼓励投融资公司积极担保承接设备更新项目,撬动社会力量参与设备更新。合理增加绿色消费信贷,加大对农业机械更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生产、服务和消费的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例,合理确定汽车贷款期限、信贷额度。(县财政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金融服务中心、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要素保障。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各地优先工业用地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区域内社会源废弃物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完善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在规划中优先保障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用地。(县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创新能力。支持县内装备制造生产企业、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加快相关产品研发升级、扩大生产制造规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瞄准重点产业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常态化研究论证基础研究重点和重大项目指南,引导支持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形成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择优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研发应用。(县工信局、科技局、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机制,做好政策解读,营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县级层面建立由县政府牵头,县发改委等单位参加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发改委要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部门联动,定期调度进展,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做好本领域相关工作,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政策体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方案,形成“1+N”政策体系,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对照国家、省政策支持范围和标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必要手续,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财政补贴、银行优惠贷款等资金支持。

(三)实行清单管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持续开展全面深入摸底,更加精准掌握各领域的优势和需求,加强政策梳理、对接和研究,动态完善“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清单,以及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清单,促进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