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方城概况 > 人文历史
历史沿革
来源:时间:2024-11-01
分享:

民国方城县志·山川:“方城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楚屈完对齐恒公日:‘楚国方城以为城’即此。”

方城,古籍所载:谓山、谓城、谓关、谓塞等等,均表明这里是军事要地,楚国恃以守卫其北境。淮南子·地形训列为天下九塞之一。春秋左传·僖公四年:楚国派屈完到召陵(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与齐国会盟。齐国把军队列成战阵,齐侯和屈完坐在一辆战车上观看。齐侯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独树镇中信庄村的大关口为“楚方城”主要遗迹。史称:叶县南,方城东北之方城山即长城“楚方城”,此遗址正当其位。遗迹分布于黄石山西侧与对门山东侧之间,分别筑有三道土城垣,残高1.5米至3米左右,长达1400多米。同时发现有春秋末到战国之间的青铜戈1件及铜镞等数十枚遗物,现存县博物馆。

方城县因夏古缯国设立城而得名,因境内春秋时期楚长城而闻名,有七千多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建制史,是中华曾氏祖根地、博望侯张骞封地,是西汉廷尉张释之、新中国开国将军栗在山、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故里,有八里桥夏代遗址、楚长城大关口遗址、火烧博望坡遗址、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红三军石门战斗遗址、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机关旧址、杜凤瑞烈士纪念馆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八里桥遗址文化面貌与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高度一致,填补了夏王朝次级中心聚落研究的空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