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镇镇情简介
博望镇位于宛北裕南,距南阳、方城各30公里,南与社旗、宛城、南阳新区接壤,西与卧龙、南召隔白河相望,北与赵河、广阳毗邻。全镇境域面积153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辖51个村,477个村民组,203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3万人,是河南省人口大镇之一,居民绝大部分是汉族,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人口不足百人。
博望地处伏牛山东麓余脉,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北高南低,分为平原和丘陵两部分,最低点张湾位于博望镇张湾村,海拔170米。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51.2平方千米,占98.8%。主要河道一是最西端的白河,沿河有齐庄村、白河村、关坡柳村、包庄村、沙山村、李良庄村、付村村共计7个行政村;二是白条河、刘庄河、珍珠河、狼牙河、孟河及鸭东总干渠、一分干等9条,总长89.4千米。南水北调总干渠穿境而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白河,另外是孟河,从北至南流经王彦庄村、柳树底村、曹河村、杨岗村、孟河村、沈桥村、姜庄村、梅林村、共计8个行政村,长20.3千米,流域面积144.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另外,古襄汉漕渠呈东西走向横穿全境,全长约20多公里,今沙山村北有两座沙山,即宋代襄汉漕渠渠首所在地。
博望历史悠久。《史记》载:博望,古县名,西汉置,南朝宋废。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熟知风土、地理,“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荣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史记大宛列传)”,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由此得名。一部《三国演义》,“博望相持用火攻”更使其名扬中外。苍桑岁月也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火烧博望坡遗址——古柘树、一步三眼井、张骞桥、张骞祠、东阁、西阁(古城门)、古城墙遗址、火烧博望坡文化层断面、大小公馆遗址、白马寺、望梅止渴典故发源地——梅林铺等。现为国家级三国旅游线重点段之一。